太行散记
七月的太行深处,绝佳的避暑地。
7月18日,出邯郸、过武安、经阳邑、取青塔,路经一村,曰“木井”。木井村地处太行脚下洺河岸边,扼守冀晋通商古道,也曾有过久远的辉煌历史。
《涉县志》记载:木井村为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所建。而《涉县地名志》上则根据古石刻“嘉佑二年……大宋国潞州涉县龙山木井村”推断北宋就有木井村。据河北省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在该村共发现古建筑17处,多为明清建筑,碑刻2处,古遗址3处,其中一处为仰韶。考古人员在木井村外耕地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最常见的红顶钵,另有新石器时代石斧、石球,商周的陶片,汉代的瓦片等等,一直延续至宋。说明木井村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有人类居住,实为一古村落。从这个村口的门楼门洞也可嗅出一点味道了吧。
深邃的胡同、光滑的铺路石,依稀映衬着时光的影子。
这就是传说中的明清古民宅了。这一条街上,挨膀子七套古宅,大都是两、三进的院落,保存基本完好,大部分还有人住。主人也都很友善,并不排斥我们这些貌似“电视台”的人。
院门两侧的石鼓,油光锃亮的,前面守着一条狗。这条狗得品种为“黑熊”,还真像!从它的眼神可以看出很友善,果然如此。在主人的陪同下,我们顺利从它身边通过,它还友好地陪我们进院参观。而另一只被锁在院子里的“黑熊”可不得了,狂吠,要挣脱锁链扑咬我们。大概是门口这只的丈夫。咳!都是狗,咋就这样不同呢?
石狮子柱墩儿,保存得十分完好,也很难得了。
告别木井,拾路上行,不久就盘上水库的大坝。
青塔水库,高山中的一汪碧水,清澈、凛冽,就像久别的亲人,情不自禁立马投进他的怀抱,而不顾同伴的极力反对。畅游半小时,那份滋润,那种惬意,溢于言表。同伴们事后一定暗中后悔没有跟我下水。
泳罢上车,沿山道蜿蜒上行,一直走到青塔水库的源头。也不知人们为什么非得把泉水与黑龙扯在一起,什么黑龙洞、黑龙潭、黑龙泉、黑龙瀑、黑龙什么什么的。山腰有黑龙庙,山脚有黑龙泉,泉水很旺,从深邃的石缝中汩汩而出,扎凉扎凉的。把车里的西瓜放在水中,不一会儿就冰凉爽口了。时过中午,找一家农家院吃过拽面,还有“小乔的肘子”。很好吃,很饱。呼呼,可惜的是我游泳弄湿了的内裤还是在午饭后留在了农家饭店的凉衣绳上了。
从青塔水库往西,过樱桃沟、老虎沟……。车行峡谷之间,景色十分幽静,路平车少,人迹罕见。时不时停下车来,採野菜、偷花椒(花椒刚红皮,味道清新得狠)、砸核桃(桃仁十分嫩,透着一股清香)、追山鸡、揪花椒芽,那花椒芽太好了,事后做疙瘩汤时,放进一两枝,味道好极了!
走偏城,好像还有索堡,从涉县北面朝山西,左面是河道很宽的清漳河,右边是一路的悬崖峭壁。偶尔从崖壁上飞下几道瀑布,给我们很大的惊喜,午后乘车的困倦被一扫而光。
崖壁之上,不时闪现出渡槽,我知道,在这一区域有两条著名的高山人工渠:跃峰和红旗。当年当地的老百姓为修渠付出了极其艰巨的劳动,造就了高崖飞水的奇观,的确可歌可颂。时至如今,我们这意外的惊喜,竟然也还得益于老百姓当年的壮举。
到山西境内的清泉村时,已近下午4点。冒着当天下不了山的危险,四人马不停蹄地冲向羊大垴。羊大垴是河北涉县和山西黎城的界山,为涉县境内最高峰,主峰海拔 1600米。相传,过去曾有一个姓杨的道士,在山上修道成仙,故名杨道垴。又因通往山顶有三条放羊小路,又曰羊道垴。后衍化为羊大垴。所谓的“垴”,好像是指平顶的山。嘿嘿,不确切,字典上也没查到。
在路上休息,吃上西红柿、黄瓜,那可真是一个棒!
日暮时分爬到菩萨院。原本计划天晚就借住在这里,但大家觉住在菩萨院的那一家人神态都怪怪的,首先是个女主人模样的人,50岁上下,问她能不能在这住一晚,,她好像听不明白。问她有没有饭吃,她说锅里还有粥。接着出来的似乎是她弟弟,更是听不懂也说不清的。就连在外面砍柴的貌似男主人的都有点不太正常,好像一家人都患有精神病的样子,语言思维都很不正常。算了吧,冒黑赶路下山。回到清泉,整八点。
入住清泉大酒店,呼呼,好大的名号,其实也就是家车马店的档次,主要是招待货车司机的,卫生条件可想而知,不过费用便宜,一人也就20元。
早晨起床,驱车奔左权。适逢下雨,群山掩映在云雨之中,却也另有一番景致。
车进太行百里画廊,不时停车拍上几张,好在雨不太大。
这条线路我去年曾经走过一次,顺百里画廊往武乡方向走的路上还有一处好景区叫板山,我也写过博文。去年的照片前面也有,那次是大晴天。
但我们这次没有一直走下去,而是中途右拐,奔了左权县。
小雨中的左权塑像显得比较朴素,一个湖北人,站在这晋东南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方也不知有没有水土不服。前不久看到左权的一生,资历很高,做主官很少,说是受王明路线的影响,但毛朱还是很信任他的,云云。有些怀疑。好在死在了战场上,若不然,待解放以后会不会被哪次路线斗争搞臭,也很难说。
从左权一路向东,走左(权)邢(路),这正是从山西高原到河北平原的过度地带。一路云雨相伴,山路崎岖婉转,两边景色随手拍来,许多都是行进之中。有不少山,形状奇特,有功夫的话,很可以起上一些名称,再编造一些故事,造就一些名胜呢。呵呵。
在山西与河北交界处,山势陡然下降,道路盘旋而下,由许多的胳膊拐儿的急弯。
这个山峰是不是可以叫做“霸王别姬”?右侧的是身披战袍的项羽面对痛不欲生的虞姬诉说最后的衷肠。
路过京娘湖的上游,河道已变成了农田,原先伫立在碧水边的雪白的教堂也显得十分无奈。网上说,由于山西人违规筑坝栏水,造成了涉县武安一代的严重干旱,或许就是其主要原因。此事吵吵了一两年了,至今也没看到丝毫效果。
和小董想搞一次为期两三天的荒山穿越。7月21日,乘长汽在朝阳沟下车,徒步北行。计划先走到大荒庄,然后翻越摩天岭到艾蒿坪。然后再往东翻越一道山、川,到北武当一带。再翻过去,到沙河平原结束行程。走出一公里时路边看到这个牌坊,却是没到过也没听过的,索性就从这里开始穿越吧。
景色之好,喜出望外。缺憾之处在于路边的河道里没有了水,看样子这里过去应该是有长流水的。
约两三公里后,到一小山村。与歇凉的村民攀谈,得知叫渠沟村,从前这个村叫宿沟,相传赵匡胤送京娘时曾在此住宿而得名。
再往里就是所谓的“太行奇峡谷”,这里原来叫东沟,也叫东山,是朝阳沟的姊妹沟。豫剧《朝阳沟》里银环所唱到的“从东山到西山”、“东山头牛羊哞咩乱叫”,西山是指朝阳沟,东山就是说的这儿。
告别了老乡,按指示一路向东,打算翻过前面那道大山,直插山那边的七步沟。七步沟也是武安一个小有名气的景区,我几年前曾从东面进去过。听老乡说从西面过去非常艰难,因为过去也只有一条放羊的小道。近些年来封山育林禁止放牧,羊道早已多年没人走过,恐怕早已被草木遮掩,不好寻找了。
渠沟村的房子很古老,大都停留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的档次,也正因为如此,才会给城里的游客以亲切自然的感受,大家都是来找古老的乡土味的,要看现代化的建筑,那就要去北京上海或者纽约伦敦了。在朝阳沟的沟口,看到那里新建了许多时尚的建筑、现代化了的楼房馆舍,就觉得很不舒服,就好像给一个满脸风霜、一身土布衣的老农戴上了一顶阿迪达斯运动帽一样,实在是开发者的大败笔。
沿着脚下的石路,往深山里钻。这里山高沟深,植被茂盛,区内共有16道沟:什么石榴沟、小南沟、大南沟、老不蛟、凤美岩、出头岩等。我们二人一路向上,过山神庙,经皇帝洼,上夫子峰,观卧佛石,登龙台,绕醉仙石,爬莲花顶,过七步亭、望日亭,看菩萨岩,走好汉坡。一路美景,看不过来,有照片在,无须赘言。
攀爬半日,却始终没能找到那条通往七步沟的羊道。看看日色渐晚,只好下山回村,以图明天再探。在村东口,路遇一邯郸女子,原来她是陪孩子在这深山里参加一个国学夏令营的。在她的介绍下,我们认识了这个夏令营的两位老师,而且还得以在营地借宿一夜。这一胖一瘦就是那两位国学老师。
第二天起来,开始第二次探路之行,头一天是偏东南,这次是偏东北。这条路相比之下要艰难得多,也更加陡峭,走来走去竟然没有了路,只好硬着头皮顺峡谷披荆棘勇往直上,小董的胳膊上也留下了道道划伤。好在我们小心,居然没有崴脚,要是那样可就惨了,荒无人迹的深山老林中,崴脚的滋味可不好受。终于爬上那道垭口,不敢贸然下去。向左侧上行,进入一片松林,判断是野猪林,却无路标,更没人可问。盘桓多时,也没找到东行之路。历经了不少苦难,最险要属从那个不知名的垭口往下的探路。角度约60,右侧为陡立的悬崖,左侧是茂密的灌木丛,脚下是尺盈的腐叶。陡峭湿滑,绳索不够长,更加不知下面究竟,担心陷入上下不靠的窘境,最终忍痛放弃冒险,老实回去作罢。
7月24日,一行两车8人,行约三百公里,至五岳寨。路边农家院午餐,忒贵,一张薄薄的烙饼竟要5元,大饭量的得吃四五张才行。漂亮的农家大姑娘解释说,如果自家卖便宜了要遭同行的埋怨。吼吼,憨厚老实的灵寿山里人民。
快到景区时,路边三块巨石夹道相迎,人称“把路将军”。据考,此石质地与周边山石大不相同,疑为冰川运动或其他大型地质变化造物所为。按体积推算,一块约有500吨,若是由它身后的慈河水运而来,那当年的慈河该有多大的水势呀。
从五岳寨景区进来,往驼梁方向直插,按当时的状况,事后看来是合理的。这路较陡,但很近,蜿蜒在山谷中,时有浓荫遮蔽,弱驴走起来也会很从容。
两个多小时后到达垭口,这是一片高原草甸,不远处还有成片的树林,和北京的灵山有些相似。
盘桓,拍照,吃西瓜。山脚下的西瓜5毛钱一斤,到了这里,一个五六斤的要25元,嘿嘿,主要是运费了。云雾骤起,时近黄昏,不敢多耽误,也舍弃了爬上不多远的驼梁顶峰的念想,转向五岳寨方向走,好在大体上是下行路居多。
赶上金莲花盛开的季节,满山遍野的,很好看。在上山路上,见有民工采摘晾晒此花,说晒干后的金莲花每斤能卖五六百元,甚感惊讶。还有金针(黄花菜)也是盛开时,老牛余勇可贾,上窜下跳地采摘了一大袋子,其中还有一些鲜嫩的蘑菇。
这段路很棒,木条铺就,走着很舒服,看着也舒服。
从这张合影上,你几乎看不出人们有多大的劳累,但我知道,其中最少有三个已经快精疲力竭了。
云山雾罩中,前方那块突出的岩石,鹰嘴岩。
这块岩峰,人们叫它“回首鸳鸯”。
到一叉路口,天已晚,上五岳寨主峰太孟浪了,选择下山的路。急降800米,夜色已浓。奇峰异壑飞流瀑布深潭小溪难得细看,至服务区,已21点。可怜那几个和我们一起下来的走错路的游客,如何回到本该去的驼梁的服务区。
谢谢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