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清东陵—20120525活动小记
三言两语清东陵
——
题外三言:
我是个内向腼腆的人,不会表达心里的感激。飞鸿大哥从我准备户外时就给了我很多支持,我开始户外以来,更是关爱有加。关注我每次报名的活动,交流感受,讨论路线,分享照片。他对我的每一篇游记、小文给予鼓励,并提出中肯的建议。他会将自己的活动链接第一时间发给我,邀我参加,可是对于不能做主周末时间的我总不能如愿。终于,这个周末我决定翘班,创造了个参加飞鸿大哥活动的机会,就有了徒步清东陵。
正文两语:
我们此行的徒步路线为:惠陵(同治)--惠妃园寝--道光帝废陵--双妃园寝--景陵大碑楼(正在维修)--景陵神路--景陵石像生--景陵(康熙)--孝东陵--孝陵(顺治)--裕陵(乾隆)--裕妃园寝--慈喜陵--慈安陵--定妃园寝--定陵--定陵神路--裕陵石像生--裕陵大碑楼--裕陵神路--七孔桥--孝陵神路--龙凤门--孝陵石像生--孝陵大碑楼--大红门--石牌坊--金星山 累计徒步25公里上升500米左右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境内,占地2500平方公里,埋葬着清朝5 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1位阿哥,由 15座帝、后、妃陵共300多座单体建筑组成的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满清以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统治中国长达300年之久,这的确是一个奇迹。有人把它归结于风水,赖于清东陵这入关后的第一块“祖坟”选得好。这皇陵载负了太多的深沉和厚重,深藏着数不清道不尽的历史玄迷。
比起位于北京郊的明皇十三陵,这里显得更加的庄严巍峨,宫殿楼台也以实用为主。不仅仅表现了清王朝的奢华,更表明了清朝鼎盛的强大。但比起龙兴之地——努尔哈赤陵和皇太极陵却又少了一丝从容与威严,总之,帝王风范尽显了。
整个陵区依靠神路与各个陵寝连接,每个主陵寝(即皇帝陵)旁均有这位帝王的后妃园寝,皇帝皇后陵寝身披黄瓦,门前有三孔或五孔汉白玉石桥,均有谥号碑亭。亭的建筑风格和碑的雕栏玉砌,多少都有些许汉文化的特色,汉满藏三种文字标志的碑文持续交汇着古老与文明。透过高大的朱红色大门门缝,能见到殿瓦下面那些蓝底金边的琉璃,建筑色彩除金黄、大红外,又多加了蓝或蓝绿,这也是明陵和清陵的主要区别之一,我想,这代表着清一代不忘游牧民族历史的意思吧!
嫔妃们则享绿瓦,“三宫六院”的都聚居在一个敞院里,这些众多不同出身背景的女子“一入宫门、万人之上”的凤凰之路曾经包含了多少宠爱和辛酸,千古爱恨情仇,熬到最后也不过如此,一朝尽览。
老实说,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真的难以想象那些年那么多的大事就发生在这些院子里躺着的人们的身上。岁月流逝,如今只剩下空空的亭台,静静的地宫,和参天的柏树,悄然诉说着两三百年前的金戈铁马、宿世情缘。
我不停地与历史对话,脚步随着心情越来越沉重。当爬上金星山回望清东陵时,久不露面的斜阳微微影射在黄色绿色的殿瓦上,为暮色中的皇陵披上了金装。
我肃立良久,心中一时五味杂陈。仔细想来,从深山土城走到盛京大殿,再前行至北京的紫禁之巅,终了于皇陵地宫,最后被前进的历史车轮辗碎,大概这人生风雨也没有比这帝王家更多的了。盛极而衰、波峰低谷,冥冥中好像总有天道轮回,并非人力皆能及。传奇君王、千古一帝都已随风而逝,只有后来人空自嗟叹风雨变迁、世事无常,人生无奈……
预祝六一顺利,预祝从此顺利。
几百余年兴衰,一朝过眼云烟。
帝王之家尚且如此,我们只会有更多的无奈啦……
嗯,加油!
太久没写东西了~已然不敢提笔了~来看看 支持你一下
重装拉练清东陵,背20公斤轻松走完25公里,强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