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徒步】鳌太穿越的背后

旗明寄来的防水手套到了,打开盒子,看到的不是手套,是暴风雪中,是乱石堆上,是鳌太穿越的一幕幕……

 

在鳌太,你会一路想起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因为,你即将失踪或者已经失踪,你知道他们在为你担心,你感到愧疚。他们是你的精神支柱,你相信自己一定会穿越成功,他们让你充满力量,没有畏惧。

在鳌太,最糟糕的是,如果你发现眼前有好几条路,说明你迷路了,或者走上一条绝路。可能,人生也一样,太多路会迷路。有时候你应该庆幸自己只有一条路可走。即使会经历一些艰辛和遭遇困难,你也要坚持,往前走  (引自好友千寻的文章)


鳌太穿越的起点是陕西太白县的鳌山,终点是海拔3767米的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沿途由乱石构成的刀脊般的山峰连绵120多公里,景色十分迷人,地势非常复杂,云雾缭绕,道路艰险,难度较大。说到难,一是长时间穿越无人区没有补给, 二是天气瞬息万变,三是后几天无法下撤,一但出现状况只能死扛。搜索“鳌太穿越”的结果比较恐怖,居然有当地30多岁的鳌太专家就挂在了鳌太。所以除了体能储备,装备、食品、药品也要认真准备。

65升重装包、登山杖、1000克羽绒睡袋、防潮垫、四季帐、地席、高帮登山鞋、头灯、充电宝、防水袋、500ml脉动瓶(灌开水暖手暖脚)、1.5升空水瓶,750ml保温壶、抓绒帽、速干帽、运动护膝和登山护膝、羽绒衣裤,速干衣裤、抓绒衣裤、冲锋衣裤、速干排汗秋衣裤、雨衣、救生毯、救生哨,救生绳、炉头、气罐、锅碗刀叉、湿巾、纸巾、卫生巾、防水袜、登山袜,薄厚抓绒手套、手台、头巾、军刀、雪镜、墨镜、雪套、打火机、火柴、打火石。

医疗用品我备了复合维生素片、VC片、葡萄糖粉、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片、阿司匹林、可待因止痛缓释片、诺迪康胶囊、硝苯地平、地塞米松、云南白药、体温计、泻立停、黄连素、康泰克、医用胶布、纱布、创可贴、军用净水剂。
 
吃的比较丰富,7天的日常食品加3天应急食品,有红枣、肉酱、葡萄干、能量棒、巧克力、干果、压缩饼干、士力架、大米、腊肉、辣肠、圆白菜、蒜苔、西红柿、白面、尖椒、蛋白肉、牛肉干、馍、紫菜、葱姜蒜油盐酱醋茶,居家过日子的东西都齐了。


2014-05-01.D1
早晨不到5点就醒了,出发日,有些期待。早餐是馒头稀饭,很素的两样蔬菜,壮汉们狼吞虎咽,馒头上了几次都被抢光了,大家知道,未来的7天或者更长时间,我们见不到这些。早餐吃的很香,但实在没啥营养,我让程秀才老伴给每人煮了一颗鸡蛋。


就像等待火箭的发射窗口一样,我们等待着。10点半左右,旗明和金钻终于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 K2 的关怀。

好像没有谁喊出发,从全国各地汇聚来的15名探险者一拥而上,两台拖拉机载着我们对大山的渴望和对未来若干天的疑惑,摇摇晃晃的出发了。在进山口,程秀才挎着拿着十几台相机手机,轮番为大家合影,战场诀别似的。


今天的目的地是2900营地,路程10公里,爬升1200米,负重20公斤,应该是全队最轻的。我左膝和腰都有毛病,群里的泰山几次三番跟我说,别去了,别给人家找麻烦。临行前也咨询了骨科专家,看片子膝盖里的骨刺又往上窜了些,医生也不建议去,我说:就最后这一次大强度的吧,活着回来就改改路子。


多年的运动让我知道我的身体底线:扛个三、四天肯定没有问题,关键是第五天的九层石海,上去就成功了。因此我的计划也是宁可饿死绝不能被压趴下,饿七天死不了,腰腿出问题瞬间就地等死。所以装备轻量化,食品严格计算,衣物尽量从简,绝不给大家找麻烦。因为“保护好自己,就是我对团队的最大支持”。


怕高反大家都走的很慢,而上升正是我的强项,一路走在前面。天气很好,不冷不热,路也很好,手台为了省电,都关了,很安静。走的也很轻松,这是传说中的鳌太吗?不会这么容易吧?于是杉哥说:来点雨吧!太TM准了,雨应声而下,鳌太的天气真的就这么邪门。

冒雨走到2400的时候,雨停了,把雨帽从头上甩到后面,视野一下子开阔了,瞬间觉得好幸福。放慢脚步,看看秦岭的风景吧。


听到清晰的水声,2900营地就到了,扔下背包,穿上羽绒衣裤,没有休息,立马扎营。可能是太兴奋用力过猛,一阵眩晕,恶心要吐。想起白菜说过:到了营地先休息,再干活,否则容易高反,所以赶紧招呼大家休息。

 

切肉的小鱼手冻的够呛,我抱着水壶疯狂喝水缓解高反,西风鼓捣篝火,很温暖,很惬意。







草草吃了面的其他队友,被腊肉炒尖椒的香味吸引过来,冻的搓着双手有一搭无一搭的围着我们聊着……你不知道,在荒山野岭,这个味道,对他们是多大的折磨!


也许是香味的诱惑,武汉那哥们颤微微一步一挪的上来了,好样的。


晚上几乎没睡,很近的地方有类似婴儿哭闹的声音,后半夜,甚至听到狮吼,也许是幻觉。

 

2014-05-02.D2

多年的生物钟,在野山里也没有错乱,仍然五点多就起来了。打水弄早饭,依人炸的肉酱很香。洗漱拔营,睡袋帐篷都是湿的,包略有些沉。笨鸟先飞,仍然走在前面,很快就来到了著名的盆景园。







穿过盆景园,迎面遇到救援队,问:哪来的?北京。几个人?一个。有没有向导?没有。哈哈,逗闷子玩擦肩而过,他们像打量一个怪物。
路边的白起庙,就剩下一堆石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和战国时期的军事家白起将军有关。

左侧很远很远的山峦上隐约可以看到鳌山标志性的导航架,走到那里,今天就走了一半。





海拔越来越高,植被越来越少,再往上走,终于遭遇石海。

所谓石海,就像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吊车,抓起一堆堆大小不一的石块,举在空中然后猛然让石块落下,形成不规则的一望无际的石头海洋。而要越过石海,必须打起120%的注意力,心中必须要有一个信念……这是千寻说的。因为不是几块几十块大石头挡在路上,绝望的是没完没了没有尽头。登山杖和身体必须高度协调保持平衡,用力往上的时候必须确保杖尖不能打滑。



石海里是没有路的,只能大致认定一个方向,走吧,跳吧,站定喘息的时候,再看一眼方向,经常在选择容易翻越的石块时,方向会跑偏。

来到导航架,没有别人那么兴奋,狠狠的摔下背包,对,是摔下而不是放下。呆坐了一会儿,西风提醒我把帐篷睡袋拿出来晒上,小鱼提醒我照像。









后半程基本都是在山梁上走,爬升不大,有点像狗牙山,但是路程很长,非常非常累。翻过一个山梁,越过一片石海,以为就一马平川了,结果前面还有山梁,还是石海,没完没了。后来,都开始喊了,各种叫声,心脏也像是要蹦出来,咚咚的响,还有嘶吼的喘息声。

这里是荞麦梁,也叫西跑马梁。


这个哥们叫背包客,这是第四次走鳌太,前三次都因为严重高反下撤了。在一个挡风的石头后面,他哭了,他说,他在南阳地区,是数一数二的体力好,为啥一来鳌太,就高反呢,他哭的很伤心!


背包客终于挺到了药王庙。

翻过最后一个山梁,旗明说,下去就是水窝子营地了。也许是太累,也许是多年为了保护膝盖而养成的缓慢下山的习惯,总之,下山时就像中风病人一样慢步蹒跚,我是最后一个到达营地的。背包客也到了。

2014-05-03D3

睡的不错,天气不错,就是没有胃口,为了保持体力,食品当药来吃。鼻子里都是血块。

早晨收拾东西的时候,目送一只队伍从23公里处下撤,他们是玩鳌山穿越的,不走鳌太穿越。


没有任何下雨的征兆,突然就下起雨来,很快又变成冰粒冰雹和雪花。下的很急,瞬间地上就白了,再瞬间,就厚厚的一层。随着幽黑的大山变成白色,心情也惆怅起来。

没有人说话,都望着准备攀升的小路,表情越来越复杂。远远的下来两个人,认识,是在塘口程秀才家见过的向导,他领着一队人早上5点多拔营出发,现在返了回来,说梁上雪大,没办法走了,要在这里再呆一天,如果雪不停就撤。陆陆续续他们的队伍都下来了,开始冒雪扎营。我们都站着没动,不知道谁说了句,走吧!旗明打头,开始往上爬。爬了大概几十米的样子,下面有个叫黄河的家伙说,别走了,太危险!前面居士赶紧喊,不成为骨灰级玩家就成为骨灰,走!两边坚持不下。旗明说开个会吧。就在半山腰上,十几个人弯弯曲曲的一字排开,隔着几十米商量着。我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牛逼的会议。最后大多数决定走,等不是事儿,雪停了再冻成冰,更难走。雪中下撤,也危险。最后十二个走,三个留下。现在回忆,现场挺肃穆的。









雪没有想象的那么滑,70度的陡坡,踩在前面队友的脚印上,手杖用力支撑,很轻松就上去了。雪越下越大,雨衣的帽檐很低,基本抬不起头,也不用看路,就低头看着脚印,如果脚印是走向悬崖,也会毫不犹豫,踩上去,因为你没有选择。这段路是飞机梁,就是著名的果果事件中,果果摔下石头的地方。

当生命受到威胁,你的身体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这时候,什么高反,什么重包,什么路滑,什么石海,都没什么。昨天过石海,要小心翼翼的,今天对付雪中石海,踩在两块石头交错的地方,虽然脚有点变形,但可以确保不滑。

因为抓有雪的石头,手套很快就湿透了,第二副很快也透了,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手指冻的僵硬,越来越失去知觉,抠不住石头啊。早晨出发的时候,小鱼说她有备用的防水手套,让我戴上,我没要,这时候,顾不了那么多了,喊小鱼。暴风雪中,乱石堆上,小鱼没办法卸包,半蹲弓着身体,几个人帮忙从背包里找手套。非常非常感谢小鱼,没有她这副手套,即使活着回来,手指头也保不住了。

回到北京,让旗明给快递了一副真正的防水手套,送给小鱼。打开盒子,看到的不是手套,是暴风雪中,是乱石堆上,是鳌太穿越的一幕幕……眼睛湿了。

戴上小鱼的干爽的手套,先把手指攥拳用手心暖着,有点知觉了,继续赶路。不知道又翻了几座山,切了几道梁,风雪交加,看不清旁边有些什么,只是盯住眼前的脚印,脚印……即使一只雪豹趴在前面,也会毫不犹豫的跨过去,真的,不是我牛逼,是脑子里没有任何杂念。

一声熟悉的嘶吼……怎么回事儿?抬头看看六七十度的石头陡坡,还要爬一阵。而这段雪中石海,是所有我户外经历中最险、最陡、最滑、最难的。

翻过最后一块巨石,我傻了!雪停了,风停了,天是晴的,云雾缭绕,这就是传说的仙境吧!难怪猴子喊叫,如果小鱼不在身边,丫肯定会裸奔的!

小鱼又摆出经典的架势,这丫头,真是条汉子!

这就是秦岭,南北分界线,北边狂风暴雪,南边晴天白云。有地理学家说:没有珠峰,中国还是中国。假如没有秦岭,中国将不存在。我无法理解他的科学含义,但我理解俗称龙脊的秦岭的地理价值,一定至关重要!







接下来,梁一梁二梁三,又走了四五个小时,已经麻木了,只是机械的走着。最后一个梁上,旗明说,没有上升了,下面就是营地。卸下背了一天的背包,脱下雨衣收好,再上包时,就背不上了,筋疲力尽了。只好坐下,拿出两粒洋参含片嚼嚼咽下。山梁上只剩我一个人了,有点害怕,一紧张,一股蛮力,也顾不上标准的上包动作了,勉强背上大包,追。居然追上了背包客。

风很大很大,五十多年来,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风,比老家内蒙的风大多了。跟了我N年的标志性的小黄帽被风吹丢了,冲锋衣的帽子根本戴不上,我让客客帮我从背包右侧拿抓绒帽子,喊了几次,就在身边的家伙都问:啥?啥?靠!真听不见!

我俩赶到2800营地,天已经黑了,路边草甸上,一顶红色带厅的帐篷是悟空的,另一顶橘黄的单人帐是西风的,没多想,重重的摔下背包,瘫在地上。躺了一会,想不对呀,人那?杉哥绿色的帐篷那?拍拍红色帐喊猴子,没人。拍拍橘黄帐喊西风,明明听见里面有喘息声,就是不回答,再拍,里面急了:我不是西风。不会这么巧吧。艰难再背上重包,一路走一路喊,终于看见一闪一闪给我指路的灯光,赶过去,彻底瘫了。

悟空给弄好帐篷睡袋,钻进去就动不了了。想喝水,左手拿杯,右手的水壶抬不起来倒不出水。肩背钻心的疼,邪门了,最担心的膝盖和腰倒是没事儿。悟空把饭送进帐里,恶心,吃不下,就像嚼塑料袋,嚼多久都没有咽下去的感觉。一天没吃东西了,也不饿,但是为了有体力,必须吃下去。悟空给了一包榨菜,一口榨菜一口饭菜一口水,生把晚饭像吃药一样给弄进去了。悟空给烧好了洗脚水,非常感动,可是实在爬不起来了:“无以回报,以身相许吧”。

明天是个坎,早晨起来可以下撤,继续往前走,就必须坚持到最后,没有退路。吃了止疼片,睡吧。明天如果胳膊还是抬不起来,就撤!

2014-05-04D4

 

仍然起的比较早,活动了一下,肩背不疼,膝盖、老腰还是那样,就是脚底板麻木了,没有知觉,至今大脚趾还是木的。昨晚昏昏沉沉的,恍恍惚惚听说居士找不到水源。早晨一问,原来笑话闹大了,丫离水源最近,提着水袋就上山了,说:水往高处走,人往低处流,哈哈!

天气晴好,老天不会再折腾了吧。再坚持一天半,上了九层石海,就没事儿了。

去了趟树林,把积压了三天的负给减了。再把一双袜子、一套速干保暖衣裤、一条抓绒裤、充电宝、两条速干内裤、三天的应急食品士力架能量棒压缩饼干啥的用救生毯包好,压在石头下,减负了。这些东西不会成为垃圾,当地的向导、背夫们会拿走的。

下一个营地是没水的,因此除了带足当天喝的水外,还要带上晚上和第二天早上的用水,背包还是挺重的。不过走出去一会儿,旗明说,西源营地可以找到水。大家一阵欢呼,赶紧把水倒掉。哎……早知如此,就没必要减负减的那么彻底了。不过减负还是个英明的决策,包轻,走的就快。太白梁,金字塔,塔一塔二塔三……已经适应了走石海的节奏。唯一不适应的,就是食欲,彻底没有食欲,平时舍不得痛痛快快吃的大桃仁葡萄干巧克力,干嚼就是无法下咽,不吃也不饿。



走的很轻松,自信又来了,一直走在前面。我知道,我能成功。西源营地不难,没有感觉就到了。

扎好营,西风一头扎进帐篷跟女朋友打起了电话,有信号!赶紧拨家里的电话,拨不通,短信发不出,微信没网络,就那么一点点通讯资源被西风给占了,而且西风说,只要拨通了就不会掉线。大家这个急呀!

水没有找到,只好用乌黑的粘了泥土的积雪化水做饭。用纱布过滤,用军用的小药片消毒,喝的焖饭的水够用了。

小鱼哭了,躲在帐篷里哭的很伤心,不道是累了还是想谁了,谁劝都没用。哎……一个美女,钻山豹似的,这几天真难为她了。烧了盆雪水,放她帐前:“小鱼,洗脚”。


早早进帐,邻帐内有人在谈心,是不是相拥而谈不道。睡不着,憋闷心慌。突然感到不行了,要死的节奏,赶紧在窒息前的最后一秒冲出帐篷,大口喘气。外面很冷,把帐篷的窗口都打开,门也打开,喘了半天,感觉到冷了,再钻进睡袋,但是不敢躺下,一趟就窒息,坐起来好点。就这样坐起来躺下,再坐起来再躺下,折腾了一宿没睡。



这个挂件是石头大哥从西藏带回来送给依人的,送我的是个精美的小铃铛,临出家门,我把刻着“一路平安”的小挂件换到我的包上。

后半夜起风了,风很大,随时会把帐篷掀起来的感觉,更担心风来雨也来,那就惨了。雪中石海扛过来了,雨中石海,而且是九层,不敢想了。有了这方面的顾虑,就把喘不上气的事儿给忘了,也可能是风送来了更加充足的氧气吧,天亮了,居然昏昏睡去。

2014.05.05.D5

不知道睡了多久,天已经大亮,没人起来,风仍呼呼的吹,估计都在盼着风别停吧,风不停就不用爬九层石海了。想的太天真了!旗明率先说话了:起!上!

没有水,不洗不吃早饭,再次减了能减的所有东西,直接开拔。问了旗明大致的方向,就向传说中的九层石海冲了过去。说冲一点不夸张,就像冲进一个饭店,里面等你的是你仰慕已久的美女。



冲了一阵,回头往下看,美女一个人远远的在后面。赶紧停下来等,等小鱼上来,没说什么,就默默的跟在后面。过了一会,小鱼说:背哥,你前头先上吧,你走后头我有压力不舒服。好吧, 鱼是汉子!

也许是走过了荞麦梁的艰难,也许是走过了暴风雪的湿滑,也许是背包轻了许多,总之,九层石海没有那么可怕。旗明说,登顶就意味着鳌太穿越成功了。



上了九层石海,前面的雪地上有脚印,沿着脚印一路走,没有上升,就到了万仙阵。



穿过万仙阵。又走啊走的,到了东源营地。



渴了一上午了,清澈的山泉,胜过任何饮料,不过还是没有食欲,看他们吃任何东西都没有胃口。

他们吃完午饭,又切上跑马梁,又是没完没了的走啊走,机械的走。其实,说上了九层石海,就等于完成了穿越,是说后面没有险度和难度了,路程还远着那。跟猴子玩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关心过具体某段路程的长短,只是知道个大概,知道自己的身体极限,然后就走吧,累屁了也得走。后来看某些队伍,把每一段海拔上升路程都标的很细,就像剧透了的电视剧一样,没有悬念。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去探索未知的高山峡谷,失败了也无所谓,退回到原点,再选择下一个目标。我喜欢一句话:徒步,不只是为了行走!





翻上一个山包,以为就到了大爷海,不是,继续翻吧,不记得翻了几个,好在路很好走,石海里也有红色油漆箭头指明方向。





终于看到传说中的大爷海时,身体一下子松懈了,顾不上欣赏美景,一头栽在接待站的大通铺上。冷,打摆子,发烧,胸闷,头晕。吃了药,吃了30块钱一碗的鸡蛋西红柿面,就昏昏睡去。

2014.05.06.D6

早晨,被西风弄醒,上拔仙台,我说不上了,留点遗憾,有空跟依人一起走个太白穿越,看高山杜鹃,再上拔仙台。



装好包,坐在大爷海边的圆木上发呆。喜欢看NBA,可是每当看完总决赛的最后一场,总有些落寞。

西风他们登顶回来后,拔营出发。四个小时往汤峪的下撤山路,走的非常缓慢。最后一段,为了保护膝盖,坐了缆车。

终于有信号了,打开手机,收到无数来自家人、朋友、微信群和QQ群里的问候和牵挂,感谢你们!

照例被官府收了买路钱,坐上垄断的黑车。沿途秦岭山脉的美景,已无暇顾及,失踪了6天的亲们都在翻看手机里的信息,小鱼电话不断,说着金钱豹啥的。

下午,赶到西安,回到所谓的文明世界,强烈干燥的阳光,噪杂的人流车流,很不舒服。我知道,更不舒服的超级大都市,等在那里,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都要回去,去生活,去爱!


背后发表于2014-07-04 10:33  
分享到 
赞过
(3524次阅读/38个评论/22人赞过)
    山阳01
    看完了,腿软了。
    冰凌aun
    强强强鼓掌
    飘逸云飘
    我们第一天早8点,5点多到的盆景园扎营
      哦,够快的
    火麒麟
    还好我们13年十一去的时候没有遇到恶略的天气,大哥V5,点个大赞!
      多谢哦!
    黑子小黑
    “无以回报,以身相许吧”。。哈哈!强
      谁要呲牙
    良知行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壮美的人生强
      没有,跟打麻将一样,就是个玩
    追霞客
    强厉害,佩服!
      瞎玩呲牙
    狼窝
    强强强
    宝珺
    看完这个游记,一般体力的驴大都不敢去了。呲牙
      越来越好走了
    pandadashu
    强
    塞外客
    拜读游记如身临其境!苦至尽头甘自至、欲到绝望慰久长!一路的酸甜苦辣是永久的财富!
      就是个玩,有机会一起啊
    子夜`
    啥时候再去啊?
      哈哈,我不一定呢,想去我给您推荐领队
      好啊,这个得国庆去吧,要不没那么多假期
      如果不是国庆,是要请假啊
      他们一般什么时候发活动?
      您加QQ122038644,叫旗明,专走鳌太
      十一一起来西藏吧,哈哈
      好的,谢谢
      也行啊,去西藏哪?
      好,等你发活动
    背后
    这里是无人区,很荒凉,很有味道
    脆梨863
    这些千年的胡杨总是让人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它们扭曲而倨傲的身姿更像是某种人格的写照。
      嗯,顽强的生命!
    背后
    刚学会把QQ空间的日志导入517,感谢517管理员。
      我们自己硬盘上、文档中的图片是不能直接粘到网络上的。
      QQ日志或其他已经发在网络上的图文通常是可以粘贴的(其实是借助链接嵌入了)。
      刚刚学会
      最后那张图片的名字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