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游定都峰

                                            初游定都峰


        京城楼宇如群峰,麟次栉比势无穷。不识京都真面目,只缘深陷城池中。

在京城生活近四十年,按说也算老北京了。但整日攀爬于案头无穷无尽的格子里,穿行于钢筋混凝土建筑缝隙间,挤行于永远无边无际的茫茫人海之中,想探头到城边缘去呼吸几口新鲜空气,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总觉得北京的地界太大太大了,北京的街道太多太多了,北京的人口太密太密了,北京的道路太堵太堵了,总之,对北京的总体轮廓,除了从地图上有一个概略的、抽象的印象外,并没有一个清晰确切的现实观感。对城区规模没有具体印象。只是在脑海留取一个笼统、抽象、模糊的印象。记得80年代初期,机关组织支农劳动,我们到马甸桥收麦子,麦地里还有野兔子、青蛙等野生动物。那时的马甸就是荒郊野外了。刚修通二环路时,曾想骑自行车绕北京二环走一圈,对北京城区规模留一个总体印象。但一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成行。三环路修通后,又多次约一个朋友准备骑行一圈,后因这个朋友一直忙不开,又未能如愿。再后来,四环、五环、六环都都建起来了,我这个心愿一直未能了却,但又依希觉得总有一天能够了却。

这一天真的来了。

        这是2015年9月12日。这一天,由清境、净土率领的逍遥超越队一行17人,踏上了穿越定都峰的行程。我和老伴有幸随行。这次行程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使我们第一次有机会从现实中体验一把对北京整体轮廓的直观感受。

         这天清晨,我们早早起床,准备登山装备和餐饮用品等,用过早餐后,六点半乘运通103第一班车,到公主坟换乘370路公交车坐28站直达圈门,在圈门公交总站集合合影后,开始了穿越定都峰的行程。当天的预定线路是,从圈门上山,经过红庙岭稍作休整后,攀登定都阁,从石门营下山。最高爬升700米,行程约11公里。八点半,大家准时从圈门出发,刚开始还有点凉,有的还穿了两件衣服。大约攀爬两个小时后,人人都出了一身透汗,脚力最快的7人已经到达定都阁。粗略一看,这定都阁虽然只建成四年不到,但确实气度不凡,而且沉淀了浓厚的、独具北京特质的历史沧桑。先看它的选址是定都峰,该峰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桑峪村东北狮山山顶海拔710米,正处在长安街向西的延长线上,不偏不倚,正对长安街,事实上成为长安街的西把头,建筑高度虽然只有33.9米,但因矗立于定都峰顶,显得特别巍峨、特别壮观。相传是明成祖朱棣的军师姚广孝为其选址京城时的坐标。再看它的视野。与长安街东端通州大运河遥相呼应,形成“东有大运河,西有定都阁”的新景观,也成为市民登高眺望京城,观日出日落的绝佳景点立于 定都阁,脚下群山绵延逶迤,峻岭叠嶂,凭栏四望,北有九龙山、妙峰山,南有良乡、窦店、西周故址、极乐峰、戒台寺、西峰寺,诸多美景美不胜收。我们于上午十点半登上定都阁,正是阳光明媚的最佳观景时间。站在定都阁正面向东眺望,长安街如同一条狭长的小巷子,北京则如同一个小村落,被这条小巷子横贯东西,一担挑起。过去乘车前往时总觉得遥远、畏难的央视大裤衩、电视塔、鸟巢、国贸大厦等建筑,现在就展现在你的眼面前,甚至立于东八里庄的通典铭居都清晰地矗立于阳光之下。京城轮廓,从东到到西,从南到北,如同一个村落,尽收眼底。建议想俯瞰北京全景的人士,不妨趁时下秋高气爽,来定都阁一游。绝对不会后悔的。再看看定都阁的京都文化气息。定都阁建筑面积约2400平方米,地上高度为33.9米,共有6层,外观为3层,古色古香,典型的中国古建筑造型,配属以观景石、燕王观日台、许愿石、定都日影、镇山神龟、松林叠翠等景观,承载起众多美妙的传说,让人如仙如痴。明代皇帝朱棣登此山后赞叹:此峰位观之妙,无二可代,天赐也。”

        大家按照预定线路,从圈门出发,先上红庙岭,再上定都峰,从侧门进入定都阁,参观完后,出定都阁正门,继续攀登连接定都阁东侧的等五座山峰,越过一道道山梁,最后到达石门营。“不到定都峰,枉到北京城”。来到定都峰,从定都阁向东远眺,若大京城,尽收眼底,你立即会产生一种对全城景观的驾驭感,会有一种超脱的轻松和愉悦,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与舒坦!这时候,你登山时的一切疲劳都会忘得一干二净,你会发自内心地感觉到此行真值!

快乐人生发表于2016-01-03 15:21  
分享到 
(338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