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总是太兴奋
海陀回来后 村长邀我写篇游记 晃悠一星期就over了
游记还躺在脑袋的某个沟壑里
这周末 网站部发起的雾灵山半日游 再虐一次
正好一起说叨说叨吧
户外也是个江湖 村长这么说的时候 我没半点意外
想说的是 那又如何 who cares
小酒说 户外特别轻松 是因为这帮人 从不介入各自的生活 只是出去的时候 凑在一起
没有顾忌 如此而已
我想 人把自己砸开掰碎 然后分开丢进不同的锅里煮 大概比较容易烂吧
早在去年十月 就想着玩户外了 依稀记得那时的心态
一是为了打发时间 二是想认识朋友
当时的大北京跟我半点关系都没 除了银科大厦17层
当然现在有关系的也很寥寥
终究还是没落实到行动上 于是少快乐和觉醒了半年
看看 新驴的特点是什么 想太多 什么都没去做 就被自己太多的想法绑住了
想象中的老驴应该是宽广淡定的 因为他明白 只有去做 去出发 去抵达 去经历 去体验
才是一切的意义所在 而海水般滔滔不绝的废话 真是没必要啊 没必要
————————————————于是我也行动起来了的分割线—————————————————
海陀 蚂蚁军团 狂奔N百米的三环集合地点
借我手杖的陌生MM
上山途中 无数次地看表 无数次地发问 还有多久
野坡坡有什么爬头 本该懒洋洋看剧的周末 死出来找什么虐
反正一肚子嘀嘀咕咕
要不是百十号人 浩浩荡荡 前赴后继
不自觉形成一种“必须得爬”的气场
意志力通常为负的我 随时可能转身 撤退 放弃
吭哧吭哧到了鞍部 上了小海陀 勉强算在第一梯队
才发现坚持的意义 大自然它什么都不说
只是在你付出之后 默默地回报美景
让你后知后觉地感慨 山顶的风光值回一切
于是心态非常放松地下山 远不知道老天是很勤奋的
好不容易出来趟海陀 非要我收获多一点 愣是给上了第二课 暴雨突袭
有经验的老驴纷纷向前冲 因为时间越久 路更泥泞 徒增艰难系数
嫩驴如我 鞋底打滑 恨不得变成个球 滚下去算了
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 欲哭无泪
石头是不能踩的了 超滑
路旁的树 不论大小粗细胖瘦 都是恩赐 都是救命稻草
被树枝刮惨了胳膊和小腿 也在所不惜
同样地 更惨烈地 想放弃 被很多陌生人超过 甩后 当然也被鼓励
很多次 想求救 想把手伸给他人 带我下去吧啊
但这恰是第二堂课的旨意所在 你能依靠的必须只有你自己
别人只会示范 领先你踩出路线 只会友好地提醒和鼓励 哪块石头是松的 脚尽量横着下去
无论多慢 挪步子的都必须是你自己
很天经地义的道理 对赖惯了的我来说 还是重新理解了下
师太大多数时候凉薄 有句话却深得我心
到最后 你的归宿就是你自己 就是你的健康和才干
————————————————————然后就说说雾灵山吧——————————————
周五晚杀人到4点 原先计划爬山的十来号人 都爬不起来了
睡了三个小时啊才 就挑战2118M 据说是京郊第一高峰去了
看到景区地图后 导游说时间不够 撑死了爬到1500多米的停车场 就必须下山
那么多不好玩的地名里 我就被1910M处的“气不忿”吸引到了 YY下
开始漫长轻松的路程
像极了长白山的原始森林和黄龙寺
美景的前戏 总是长到让你觉得 是不是没有美景 大抵如此了
龙潭瀑布以前 雾灵山也是这副德性
垂直从瀑布以上 海拔被迅速提升
看到了疑似女娲补天的炼石场 在索道的一侧 我们选择了野路
那才是我玩得最high的一段 放低重心 手脚并用 真正在“爬”山
爱说冷笑话的军事GG问 你早饭吃什么了啊 鸡血啊
他不知道的是 有了海陀经验垫底 雾灵山的强度 大概要打个八折再?
在停车场以上的凉亭俯瞰 云雾缭绕 葱葱绿绿 自有一番风情
回去的路上 第一次见识了北京的冰雹 铿锵得很
——————————————————————严禁跑题的分割线——————————————
大概这么任性地写下去 又成了本博一贯的散漫 无主题 不深刻
但我也不想随便玩两次 就赋予无限深意 感慨太万千 那又回到了理想+幻想+想太多主义的阵营里
想说的大概就是 just do it
一个人活着 这是一个被描述、被定义的存在
如果玩户外 我想 这大概更像被激活的一种状态 在跃动 可感知
当然 随性懒散如我 也想看看能热血到什么时候呢
终于说完了 裹脚布啊
不断丰富自己的经历, 锻炼好身体
一次雷雨,一次冰雹,作为新人,首先爬的是北京上了2000海拔的山,而且还是特殊天气,已经相当得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