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湾环穿
小亭明月2018年11月25日作于亭漠斋
(感谢嗨户外2018年11月24日北湖湾同行的所有伙伴,感谢各位摄影大师的美图,感谢小亭明月的美文,祝愿大家户外平安出行越走越远!------JUNY)
黄昏的薄暮中,山峰投下的暗影里,七八个模糊的身影正沿着一条断崖高跌的深谷向下艰缓地行进着。他们时而谈笑有声,时而忧郁不语,时而在乱石间悚跃腾挪快步下移,时而在崖巅观望踌躇而不能去。一层薄薄的春雪轻柔地铺散在沟谷、山坡和巨石之间。两侧,是如削如攒、危崖陡立的峰峦,正以骇人的气势不断地在他们四周闪现。他们仿佛穿行在九叠屏风里面,尽管不断变换的景致不时涌入他们的视野,却无法慰藉他们越来越紧张的心绪和怕惧。本以为穿过几个断崖之后就可以下到山底,却不曾想到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后面,断崖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更陡更高,一个比一个更滑更光,更难于攀附,他们的心境也由开始的轻松愉快变成越来越深沉阴郁。暮色苍茫中,他们的内心越来越不自信,脚步也越来越沉重无力。终于,在攀下十几个断崖后,面对着一个崖顶平坦、涓流淅沥不断、灰绿色苍苔遍布的十余米高的断崖时,再也没有勇气和信心继续下降。他们缩瑟地站在朦胧的夜色中,绝望地观察着周围黑魆魆的山影,除了耳旁刮过的冷风以外,到处笼罩着一片可怕的幽暗与静寂。。。。。。

这段文字是描述今年冬末春初的一次户外穿越,一行八人误入了北湖湾的这条深谷,试图沿谷下撤而未果的一次可怕的经历。断崖上升已属不易,下降更是难上加难,何况春雪也来凑足了热闹,融雪形成的细细涓流使崖面滑溜难行。JUNY和我身在其中,最后我们别无它法,只好放弃下行,原路攀回,在深沉的夜幕里另择它路。幸运的是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安全下撤。
我一直好奇,我们最后站着的断崖下,到底还有几重断崖?它们的面目到底怎样的狰狞可怖?今天我跟从嗨户外来到了这里,终于揭开了谜底。


我对房山的山情有独钟,万分喜爱。喜欢它的险,它绝壁千刃,峭削挺拔,险得坦荡,险得直白;喜欢它的秀,它山形奇丽,旖旎多姿,秀得妩媚,秀得圣洁;喜欢它的雄,它山势浑厚,磅礴有力,雄得嵯峨,雄得威严。我还喜欢它坦荡的胸怀和毫不忸怩作态的性情。比如今早一下车,它便直接将我们拥入怀抱,并把一系列渐次上升的断崖绝壁毫无遮拦地铺展在我们面前,而不像其它的山峰,要平缓地走上一段以后,才可见到它真正的容颜。
这里似乎是废弃的景区。最初的几段崖壁边沿都有由三道铁丝组成的栏杆作为防护,再向上就不见了防护。也许他们认为上面太难行,反正也没有人能够上去,防护做了也是白做,不如放弃。哪成想,天不怕地不怕的驴们,根本就不需要这些碍眼的人工修饰。在最初的几个断崖小试牛刀以后,JUNY、我、天外来客、幸福人、湖畔、老K和加冰7人飞速超越了一个天津队伍(当然A队更强的几位大神已经走得不见了踪影),逃离了他们永无休止的喧腾和播放的扰人心神的噪音污染。
又上行了几十米,一面二三十米高的灰色悬崖跃入眼目。它直上直下,光溜溜的表面在日光下泛着灰白色森冷的光辉,一道自上而下宽大的流水的痕迹在中间凹处闪着淡黄色亮光,崖壁底部有一个大大的流水冲蚀的凹坑,现已干涸。靠近崖顶几米处,有一个横切的裂缝,这个裂缝将断崖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部突出出来,宽不盈尺,而且流水的冲刷使突出部分呈一个窄窄的斜面,上面有深浅不一的脚窝。这个窄窄的斜面就是我们通过的必经之处。

此刻,领队飘过无痕已经站在了这条裂缝的中间位置,一手攀住石缝,用另一只手和腿部的力量,保护一个又一个队员安全攀上上面的断壁。较早上去的队友,并没有急于上行,遗落凡尘拉着绳子,天下一人在上面接应,还有几个热心队友也关注着,随时准备帮助大家,场面十分暖心。轮到了我,我小心翼翼地走上斜面,将手扣牢,身体紧贴崖壁,在斜面上缓缓移动脚步。本打算站在裂缝的角度观察下面的断崖,些许紧张却使我无暇顾及。前有飘过无痕,后有天外来客,上有接应队员,顷刻之间就成功攀上了这个令人怕惧的绝壁。从上面探身观望,还是使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试想,如果上次不原路返回的话,要想在暗夜里从此处下到崖底,没有任何绳索保护的我们,也只能期待立刻从肋下长出一双美丽的翅膀了。。。。。。

又攀过了一个断崖,我就站在了上次我们被困厄不前的崖顶。触景生情,别有一番滋味。每一个断崖,每一块顽石,每一个印迹,都是那样的熟悉,恍如昨日。记得其中有一个湿滑的斜坡,一名队员在下降时差点滑下十余米深的崖底,受惊不小。黄昏中再次返回时,无论如何不敢在原路上去。当时,队伍中先前探路的两名队员近乎精疲力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我自告奋勇,爬上右边陡坡去探路。我娇小的身躯此刻却爆发出无限的能量,攀附辗转于草坡和荆棘之间,居然也找到了一条能够绕过那个湿滑斜坡的小径。今天,没有了雪的可厌干扰,干燥的坡面及其容易通过,真是上天弄人啊。

接下来十分简单,在沟谷中继续上行不久,沿着一条茅草小径右切上山,再攀上一个乱石堆叠的山顶,就见到了一条平坦的“高速路”。这是一条专属B队的康庄大道,也是A队同B队汇合之处。我们A队率先抵达,于是寻了个开阔且日光充足的地点,分享美食,大快朵颐了一番。


餐毕,经过了一个里面有一潭碧水的溶洞,再在半山横切了一段,就来到了一个垭口。回头看去,在碧蓝的天空下,象鼻山宁静、安然地屹立于天地之间,神情好像一个母亲看着自己吃饱的婴孩沉睡时表露出的那种满足和幸福。


接下来很长的一段路,是在隽峰耸立的山脊上升升降降,起起落落,走起来十分有趣。在峡谷中行走,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大山和危崖那动人心魄的气势和令人惊骇的压迫之感。而在山巅漫步,却是另一番轻松愉悦和恬淡闲适的体味。阳光热烈而温情洒在脊背上,暖意融融。周围是金黄的细草,它们密密地簇拥在一起,像一块巨毯,随着起伏的山势铺展开去。清风拂过,草尖微微颔首,仿佛一片麦浪荡漾在泥土芬芳的香气里。背阴处,丛丛枯木临风而立,虽然风刀霜剑已将它们的叶子完全摧落,但走在斑驳的树影中,却仿佛听到生命在枯枝中萌动孕育的声息。



下山之路本以为平淡无奇,哪成想却是接连不断的惊喜。先走过一条尘土弥漫的骤降小径,接着纵横在大如巨室、小如盆钵的乱石间,之后在危机四伏的崖壁小道上横切,还不时地穿过几个十余米的断壁残崖。周围更是移步换景,沓嶂回崖。不断迭出的峰峦使人眼花缭乱,目眩神迷,真是一个惊喜接着一个惊喜。可是,就在沉迷流连之际,拐过一座山峰,却发现行程戛然而止——一条公路突兀地呈现眼前。大山又敞开胸怀,毫不留情地将我们倾吐了出来。行程虽然结束,却留下了“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无穷回味。。。。。。


-
-
2019-10-10 11:03伊森Eason这条路应该是和凶险的户外一条了。难度系数较大。回复
-
-
2019-10-10 10:58伊森Eason无意中搜索到在这篇帖子,只听收了胖哥的是,来读文字更有感觉。先顶上去回复
-
-
2018-11-27 11:10小亭明月也给协助我发表的JUNY点个赞回复
-
-
2018-11-27 10:59小亭明月首先给发活动的领队点个赞
,顺便给自己也点个赞
回复 -
-
2018-11-26 17:58白时空穿越,虚实相间,用内心的起伏衬托出艰辛与喜悦!好文!回复2018-11-27 09:37Juny的回复谢谢关注回复2018-11-27 11:08小亭明月的回复感谢细心阅读,感谢鼓励!这条线路是近一年走过的最精彩的线路,两次不同的经历更是别有一番体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