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 行走在路上的歌——户外诗歌征集帖 » 回复
    第五维度
    第五维度 2012-10-01 09:40

    诗词的平仄也罢,押韵也罢,本质而言,都是在为诗词的音乐性服务的。

     

    诗歌始发之初,是吟唱的,再之后,是诵读。

     

    实际上,你自己的东西写出来,现在更多的是文字的东西,而没人去在乎它的诵读性了。如果你高声的诵读时,或者你去哼唱时,在声调的起伏上及呼吸的配合上,就会发现更多的东西了。合仄押韵的在诵读性上相当有优势,偶有出律的,基本上并不是特别大的影响诵读。但见到本站内有人写的,甚至会出现七连平,这时,你自己大声读出来时,就会发现,读到后面时,呼吸、节奏、气势,根本就连贯不起来。

     

    再就押韵来说,同韵的文字,其实代表的是一种节奏,你在非韵脚之处用韵,哪怕是平仄相异的“同”韵之字,都一样会破坏节奏。

     

    再就发音来说,李易安的声声慢,起首的十四个叠字以及全词,多用齿音及舌音,也同文义相配合。在音乐及韵律上,李易安本人相当有造诣并严格要求,甚至于此方面而短苏东坡。回到发音来说,江阳韵自然会昂然悠扬,入声韵在今天,也依然会促急劲烈。

     

    平仄与押韵,更多是一种基础,而不是规则。当达不到大师的境界之时,去了解平仄和押韵,我想,益大于弊。

     

    我们可能无法拍出美景,但不妨碍我们欣赏;我们可以无法做出美味,但不妨碍我们品尝。一首诗写出来,你可以不在乎任何的束缚,但你自己是否可以找到其中某句让自己欣赏的,别人是否看到会记下,或者看到会想着读出来,这是诗歌本身的魅力。忐忑会被传唱,梨花体会被仿写,那永远都只会是一时,而不会是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