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怒江两岸的碧罗山和高黎贡山上,生活着一个勤劳纯朴的少数民族,怒族。人口不到三万,有两个主要聚居区,都在云南省怒江州,一个在福贡县匹河怒族乡,另一个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乡。这里是《世界遗产目录》三江并流之地,这里是大香格里拉之地,很多驴友都熟知的地方。
我在这里要说的是生活在高黎贡山上的怒族。匹河乡上棉谷村,当地俗称八村。他隔着怒江,对面碧罗山上是著名的老母登村。

上棉谷村基教堂前的基督徒

基督徒

怒族猎人
肩扛怒族弩,左后侧竹篓里是柴刀,前面竹筒里是弩箭
这里很穷,是中国最穷的地方之一。全村基本每人每月五十元贫困补助,成年人每人三个月一袋大米,孩子减半,这些是由政府发的。至今村里没有通路,从怒江江边走上来要四个多小时。全是山路,雨雪天山路很滑。
村里有户人家,女主人叫阿三妞,男主人叫九四一。他们有三个儿女,老大和老二是儿子,在外地打工。老三是女儿,今年六岁,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小姑娘原来视力有点儿不好,家里人也没在意,直到后来看不清东西了,家里借了钱,带她去保山市看病。因为小姑娘正在感冒,所以没能做手术,就回家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去保山市看病,医院说还是感冒,不能做手术,只好又回家了。第三次去,医院还说是感冒,又回家了。每次去都要在医院住些天,还有检查,三次下来,手术没做成,家里的钱和借来的钱都花光了。

小姑娘和父母

阿三妞家,房子周围是玉米地

电饭煲和电水壶是前两年党员庆七一时发的,九四一是党员
这是家里三件电器的两件

第三件电器在这里
睡觉的地方都不能说是卧室,太简陋
阿三妞家种的田在房子附近山坡上,两亩半旱田,主要种玉米,还有各种豆子。玉米产量很低,玉米主要是喂猪、喂鸡,人也吃一些。猪和鸡主要是自己吃,剩下的也卖些钱,这样的话他们手里没有多少闲钱。给孩子看病借的几千元钱,他家要两三年还上。他们基本放弃治疗了,八千元手术费,对于他们来说是天文数字。
视频:http://www.56.com/u96/v_MTAwMzI1OTU0.html
八千元,一个天真的小姑娘就能重见光明!
八千元,一个家庭不再悲伤!
现在怒族兄弟需要帮助,请伸出你的援手!
开户行:云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匹河信用社
帐号:6210178002024141799
收款人:八一生
手机:13988649586
地址:云南省福贡县匹河乡上棉谷村
邮编:673401
善款存到村里代课老师八一生那里,单独一个账户。同时还有教堂两个负责人,他们三个人共同管理这个账户里的善款。多出来的善款,还可以以基金方式,帮助村里其他人。善款用来治病救命,不用作扶贫!
可以给村里捐些衣服,最好多攒一些一起寄过去。从村子下山到乡里的邮局,往返都是山路,不近啊!

从左,教堂负责人付三干、代课老师八一生、教堂负责人曲干

代课老师八一生一家

斯花妹,八一生老师的妻子,地里采猪草

妈妈干活儿,六岁的哥哥照看三岁的弟弟和半岁的妹妹

老师家的房子在村里算是很好的,新换了铁皮瓦的钱还没还清

八一生老师和学生们
只有一个年级一个班,七个学生都是二年级

学校是军队撤走留下的营房

曲干家火塘

老伴不在家,他们没有孩子

上年纪了,养老是问题

这是村里的另一家比较典型的贫困户

火塘

没床,睡地铺
最右边是老大
全家原来是六口人,现在是五口人,今年她家老二病死了。在乡里上四年级,治疗的晚了,村里很多人家得了小病都是扛着。男人在山下村子打零工,她家四个孩子,超生了没有低保。村里大家领回低保,每个社按人头平均分。没有低保的也会有一份,原始共产主义!老大是智障,老三上二年级,老四还小。
村里很穷的不止这几家,还有。这两年村里变化最大的是穿着,穿的已经不像原来那么破了。
这里的贫穷让人心酸!
这里的纯朴让人欣慰!
愿主保佑他们!哈利路亚!
天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