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专题 ······

982次浏览/5个回复 分享到 
小学五年级

又见蜱虫害!

  前段时间听闻一驴友被蜱虫咬伤,最后不得不去医院才得以完事,可见蜱虫虽小危害却大,而对于我们经常户外的朋友来说,更要注意防护!

   而近来河南已发生多起蜱虫咬人中毒致死案

 

 

  小小的蜱虫究竟有多大的危害呢?

  蜱虫中毒,现在没有专门的称谓,此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

     鉴于目前这类患者病因尚不明确,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症状,起初以疑似无形体病命名,2010年5月之后,中国疾控中心暂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著名寄生虫学教授、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余新炳介绍,蜱虫一般都寄生在一些动物表皮,比如牛、狗等,平常约有绿豆黄豆大小,在吸血之后会变得更大,并不难发现。它本身并不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如果携带有这些病菌的蜱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甚至死亡。
  被蜱虫叮咬的案例一般都出现在农村地区,基本都是零星的出现。居住在农村蜱虫多见地区的人,只需要外出时注意衣物防护,多注意身体表面,发现蜱虫及时让其脱离体表,一般不会带来大的伤害。

    那我们应该怎样防治蜱虫中毒呢,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下的问题:

  未吸血时的蜱虫

 

 这就是吸完血后的蜱虫!蜱是吸血的,吸血时体积膨胀,能比以前大几倍。

    1、什么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简称无形体病)?

  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l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病例,2006年在安徽省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我县近年来疑似病例也呈多发态势。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无形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

  (1)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2)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能会导致传播。

  3.无形体病人群易感性及发病季节特点是什么?

  人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如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等。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危重患者密切拦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

  4、无形体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9天)。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肝酶升高。严重者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肉凝血,甚至死亡。老年患者及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多较危重。

      明白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防治:

      1、无形体病主要预防措施是什么?,

  无形体病可防可控:(1)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2)应少在草地、树林等环境长时间坐卧,避免被蜱叮咬。如需进入这些地区,需做好个人防护,尽少裸露身体:例如穿紧口长袖衣裤。(3)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控制媒介传播与宿土动物(即蜱、鼠、宠物等)和妥善管理无形体病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4)一旦出现疑似体征,应主动就医并将相关暴露史告知医生。

  2、无形体病治疗原则是什么?

  如有无形体病症状(疑似),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治疗,谨遵遗嘱。(一)病原治疗1. 四环素类抗生素:(1)强力霉素。为首选药物,应早期、足量使用。(2)四环声;2.利福平;3.哇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二)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高举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对病情较重患者应改善全身机能状态、提高机体抵抗力。(三)对症支持治疗。

   用普通杀虫剂就能杀死蜱

 长沙市疾控中心有害生物防治科李平非副主任医师介绍,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

     一旦被蜱咬伤,切忌用手去抓,要用烟头烫

  李平非说,蜱喜欢生活在田间草地森林。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可用夹子夹、烟头烫等方式让其脱离你的体表。“这种蜱是吸血的,吸血时体积膨胀,能比以前大几倍。“

  湖南省疾控中心杀虫灭害科黄谊副主任医师介绍,如发现叮咬,也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伤口周围可用0.5%普鲁卡因局封;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老年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及进行激素治疗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多较危重。蜱和螨一样,通过刺叮吸血,引起皮肤过敏,并传播森林脑炎、出血热等。”黄谊说。

  用普通杀虫剂就能杀死蜱

  如何防范蜱呢?李平非说,普通杀虫剂就能杀死蜱。黄谊说,主要从三个方面防范。一是杀虫剂。二是环境防治方法,草原地带采用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办法灭蜱。对于自然界中游离蜱,可采用局部火烧或化学防治等方法灭除。对于进入室内的蜱、螨,首先要消灭来源,禽畜的窝舍应远离住房,并经常打扫干净,墙面缝隙也要抹平。同时,禽畜的窝舍和活动处所要进行喷药。为了防止蜱、螨侵入室内,可将松香、蓖麻油黏胶涂于20cm宽的长纸条上,放置在靠近门窗附近的墙基地面,进行粘杀。

  三是个人防范。进入有蜱地区要穿五紧服。在领口、袖口、裤脚等处喷涂0.2%敌百虫水溶液或0.5%拟除虫菊乙醇溶液。颈、手等外露体表,可涂抹避蚊胺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等驱避剂。在蜱媒病流行地方野外工作人员要尽量少接触杂草;休息时,要彼此脱衣互相检查,及时除掉侵袭的蜱。

    蜱虫不光在野外又出现,在我们城市人群所饲养的宠物身上也会又出现,但是一般城市宠物的卫生状况都很好,主人都会经常给宠物洗澡清洁,很少会发生宠物寄生蜱虫和人被蜱虫咬伤的案例。不过我们还是要多加注意,爱养宠物的朋友要多多照顾好你的宠物,经常给宠物洗澡清洁。

  [小资料]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2006年,我国在安徽省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其他部分省份也有疑似病例发生。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008年,卫生部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时,应参照乙、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它传染病”。

小学五年级发表于2010-09-09 13:58
分享到
  982次浏览/5个回复 
    星空
    深受其害,大家小心
      琨玉河
      小心小心啊。
    普通燕京
    这个得顶,咱得注意了。
    这玩意不是闹着玩的
      小学五年级
        玩归玩,小命咱还是得要的!憨笑
    小果-沐沐
    驴友们进山要多加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