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在回答网友的问题时,就宋辽的边界说的不准确,现更正如下。
宋辽的边境线“界河”,在黄河宋代北流期之前,原本是一条窄深的河流,黄河北流后受黄河强烈冲刷,河床迅速加深加宽。
有关宋辽在河北西路、河北东路对峙的边界,元代脱脱编写的《宋史》记载,北宋为防辽国南侵,曾利用在地质时代形成的河北平原中部古洼地群,并引进水源灌入,扩大水面,劈成一道“深不可以行舟,浅不可以徒涉,虽有劲兵,不能渡也”的军事防线,史称“塘沥”。
“塘沥”的范围《宋史》记载“自白洋淀至泥沽海口,绵亘七州,屈曲九百里”。包括今天的白洋淀、东淀、文安洼、贾口洼、团泊洼等地,使这片已经解体的湖沼洼地,再度扩张而相互连通。
关于“塘沥”水源问题,就要说到黄河,此时正值黄河的北流期,史称“宋代北流期”。
附带解释一下宋代“梁山泊”(古称“巨野泽”)水量要比今天大很多,这与黄河“宋代北流期”有关。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梁山泊就很让人失望,与古典小说《水许》描写的地貌环境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