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纪念册...
更多
分享
漫游新西兰
楚天湘云2013-01-26共5天
3077924[73张]
第1天

小提示

你可以插入文字、拖动照片拼图、设置背景音乐来美化你的旅行纪念册。

3 1 2
5 7 4 8 6
第1天
2013年1月26日
奥克兰
添加印象

添加描述

0
0
0/1000字

1月26日,朋友开车带我们到奥克兰西海岸黑沙滩、鸟岛。
四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
这是一个从旭日东升呆到夕阳西下也不会腻味的海滩。
或躺在黑色的沙滩上,享受阳光热辣的触摸。
或冲向海的怀抱,逐浪弄潮。
或一杆一钓,花一天的时间钓整日的悠闲。
各得其所,各享其乐,谁都是谁的风景,丰富彼此轻松快乐的休闲。
没有门票,没有追着游客的叫卖,没有画地为牢此景我经营的逼迫性消费,没有警察没有协管。随时来,随意玩,随心乐。
有免费的停车场;有免费的露天沐浴喷头;有免费直饮水;有与公共厕所结合在一起的更衣间;有免费使用的电烤炉;有公共桌凳,不够还有树荫下的草坪供你席地而坐。

在这有与没有之间,看不到垃圾;听不到争吵,公共设施完好整洁,人与人与自然友好相安。

0
0

轻松就是白浪轻轻抚摸着沙滩

0
1

快乐就是无忧追逐着海浪

0
2

幸福就是赤身跟妈咪走在松软的海滩

0
3

幸福就是和爹地在一起挖城堡

0
7

添加描述

0
2

悠闲就是垂下钓杆不急着鱼上钩

0
0

添加描述

0
1

添加描述

0
2

添加描述

0
1

直饮水

0
1

沐浴喷头

0
1

更衣室

0
1

电烤炉

0
1

免费停车场

0
1
第2天
2013年1月27日
基督城
添加印象

添加描述

0
1
0/1000字

1月27日,10点45分登上奥克兰飞往基督城(christchurch)的航班。我们一家三口新西兰自助游真正起程了。
12点05分,飞机准时到达。出机场,问进城的路。步行几分钟,还没到进城的公交车站,先经过国际南极中心。决定先进去看看。
票有好几种,买了35元(纽币,下同)一张的,外加10元一张的4D电影票,体验10分钟的南极风光。就当地的消费水平来说,票价是不贵的。
这个类似展览馆的场所,我看不太明白那些文字介绍,进南极风暴体验室感受了一下寒冷,而10分钟的南极风光4D电影,还是值得看看体验一下的。整个过程感觉身临其境。那刚上岸的企鹅都要走到我身边了,甩甩身子,真的就有水溅到脸上。那下坠的冰棱似乎跌下来要刺进我的身体,禁不住挪了一下身子。坍塌的冰山砸向船头,自己屁屁底下也随船一起晃动起来,好像自己就在船上,免不了有些紧张。南极暴风雪来了,真有风雪扑面而来。海豹的鼻子伸过来,似乎要触到我脸上,突然一声吼叫,居然被喷一脸的唾沫星子,当然那只是前坐的相关设备喷出的水。
离开国际南极中心,坐29路BUS(3.2元/人)到市中心。司机负责售票,不报站。每排坐位里侧的车体上都有一个红色“stop”按钮,要下车的,即将到站时按一下,司机就会停车。不必喊叫,所以车上很安静。这种设置也说明人少的新西兰公交车上从来不会人多到挤得水泄不通。
本打算先看看大教堂,不曾想因附近施工无法接近。就近小吃摊吃中饭,有街头音乐家伴奏。饭后打算到克赖斯特彻奇艺术中心熏陶一下,往艺术中心方向走,途中遇一卖艺或者说以艺讨钱的,放了一个零钱在他钱钵里,对方给了一句我听得懂的“thank you”,继续吹奏。
在一处类似国内步行街的街面上,看到一群人在热闹的围观,不时传出阵阵笑声。我们也凑上去。原来是街头艺人在表演杂技。这种街头表演不是每天都有,我们算是碰巧了。可孩子说,不明白那些人怎么那么兴奋,在咱中国会那点杂技的人太多了,见惯不怪的。孩她妈说,你没看那表演的很投入很开心吗,他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地逗周围的观众开心。大家一块开心不是很好吗?而我印象至深的是,演出结束后与我在国内见到的不一样的一幕。
我们的同胞表演结束后一般会捧个盆或钵什么的,边说边谦卑地笑着,“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有给的还好,不想给的或者没钱给的彼此便难免有些尴尬,往往喧笑着走开。而这里我看到的是,主演者拿个布袋子微笑着站在场地中央并不挪步,而大多数观众都围近他,有老人小孩小伙姑娘,多多少少把一些钱放进布袋里,有的彼此还满脸笑容地说一两句话。我猜那肯定都是彼此开心的话语。
杂技表演散后,没走多远,见一个七八岁东方男孩在弹电子琴。似乎听到他说一句汉语。走近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中国。问他从中国哪里来,居然是我老乡啊。再问下一个哪里,小老乡不愿回答了。小家伙电子琴弹的真不错,引起了他人驻足倾听围观。他外婆就在街对面坐着。看来我这小老乡不是卖艺求生的,他是到街头练艺练胆来了。
穿过市中心的雅芳河(Avon)河面很窄,但清澈见底,没有人工干扰很自然蜿蜒着。沿河岸步行,有野鸭戏水,又有少男少女划单桨皮划艇飘然而去,偶尔还会驶过一只载着几个游客的方头平底船。著名的追忆之桥就横跨在市中心的河段上。这座为纪念岛上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牺牲的战士而建的石拱桥,庄严古朴。如今桥两头有铁围栏不让接近,这有点像国内被保护起来的文物。两年前这桥还没有被围起来,是不是2011年初的地震使之成为危桥了呢?
来到艺术中心旁边,还是因施工封闭,我们就近进了植物园。稀疏的树木间是松软的草坪。尽管夏日的阳光毒辣,却时不时能看到躺在草坪上晒太阳的人,一对一对的,有的甚至是只穿三点式曝晒。走了几分钟,前方传来音乐之声。循声而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草坪上N多或坐或躺或站的人,然后才看到一棵大树底下有一个临时搭起的小舞台,四五个人的乐队在演唱。我们仨也加入人群里,在草坪上躺下来,晒着太阳,听着音乐,享受那种惬意。
一直到演出结束,乐队还不忘感谢大家的光临,欢迎大家下次再会,一起享受快乐生活。这是几个音乐爱好者组成的乐队,周末或者节假日他们会定期到这种露天休闲场所为市民演出,娱己娱人。
快下午五点了,网上预订的旅店确切位置在哪里我们还不知道。决定离开植物园先找旅店办入住手续。发现新西兰公园是四面全开放的,就近走草坪,穿过南哈格雷公园,一路问了几个在公园休闲的人,出公园就找到隔路相邻的我们要住的旅店。办好手续,休息了一个小时又出门。打算到北哈格雷公园转转,那里还有个湖。
公园里除了树就是草坪,人少地阔,难得碰上几个人。没多久就走到湖边,貌似小池塘。虽已是下午7点,但离太阳下山还有些时间,我们不想在公园享受安静,出公园没走多远又到了市中心,这时也没什么人了。试图从另外几个方向接近大教堂,没能如愿,那个区域确实是全封闭了。两年前的地震破坏,维修工程两年后还没有结束,有轨电车观光环形线停运也是因此吧。
遂决定去踩点,明天早上8点坐长途大巴的出发点。这个城市中心不大,走了十几分钟就找到了。返回到旅店,天色已暗,此时已近晚上9点。


虽然行前预知的看点基本没亲密接触,但意外的遭遇却让我体验了当下真实的基督城。

0
0

添加描述

0
1

问路

0
0

街头杂技

0
0

观众围上去给钱

0
1

主演和观众在聊

0
2

遭驻足的街头弹电子琴的我的小老乡

0
2

被围起来的追忆之桥

0
2

清秀雅芳河

0
1

施工尚未结束的的艺术中心

0
1

听音乐?晒太阳?

0
1

音乐会上快乐的孩子

0
3

公园里的球赛

0
2

赌城

0
2

公园一角

0
2

公园一角

0
1
第3天
2013年1月28日
皇后镇
添加印象

添加描述

0
3
0/1000字

1月28日,6点就起床,简单的做了些早点,用餐,收拾干净已到7点。按瞩把钥匙放在旅店房间里,然后走人。

步行穿过哈格雷公园,来到上车点。8点40准时出发,去往皇后镇,包括途中休息需要8个小时。

基本上一路往西南,先过平原地带,再经丘陵地区,然后进入山区。司机即导游,沿途边开车边对着驾驶坐前的麦克解说途中所到之处值得一提的人文和自然风光。我听不懂,所以总觉得司机是在自言自语。每隔两小时左右,司机就会停车休息一会。有时停在某一个可游玩欣赏一下的景点;
有时停在路边驿站,可喝咖啡、吃西点、买纪念品,当然悉听尊便,没有劝诱,没有陷阱。

中午12点到达Tekapo湖,停车休息吃中饭,差不多停了40分钟。天似水洗,云经漂白,湖水是蓝天白云和湖中乳白色矿物质交融的颜色,像玉液琼浆。若大一个湖,在咱国内不知将在推动旅游的名义下得到怎样的开发。而眼前,雪山映照的湖泊静静呆在这里,让过往旅人欣赏她未经雕饰的自然之美。

离开Tekapo湖时,换司机了。我们的司机换驾另一辆从皇后镇往基督城的大巴,而那个司机来开我们这辆从基督城往皇后镇的。这种安排确实很科学,跑长途的司机一个工作日内不用在外住宿,下班仍可以回家,于公司于自己都即节约又人性。当然前提是路况的可控性,调度的准确性要高。在咱国内是不具备这个基础的。单单堵车,就让人不敢作出太精细的安排。

下午3点半到达克伦威尔(Cromwell)。这是一个盛产各种水果的高山小镇,于是在外来游客中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水果镇”。在琳琅满目的水果店里,各种水果的色、香诱人垂涎,更何况饮食有些不习惯,所以见到这些水果也不管价格不菲,桃、李、杏、葡萄、蓝莓、樱桃、猕猴桃等各选购了一点。居然有两个服务员说汉语,我甚至怀疑这店是咱国人开的。没好意思问,怕人家笑话咱没见过世面啥都当新鲜。

下午4点50分,到达皇后镇(Queenstown,又因直译叫“昆士敦”或“昆斯敦”)。下车问路,找到缆车山脚下我们预订的旅店。6点出门,就近先坐缆车上山,山下皇后镇尽收眼底。

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S型躺在群山的怀抱之中,皇后镇傍湖北岸。高山、雪峰、森林、湖水……。皇后镇这么多人依岸而居,瓦卡蒂普湖却依然清净如处子,这不是人神共居的人间仙境么?

下得山来,漫步湖边,湖水竟如此清澈。岸上的热闹繁华没有带给她污染,这在咱国是不可想象的。一群一群的人坐在湖边休闲、吃喝,见不到垃圾,也看不到国内常见的游人中有清洁工人在忙碌。

莫尔大道(The Mall)、坎普街(Camp St)与利斯街(Rees
St)汇集了皇后镇的繁华和悠闲。咖啡厅、商店、餐厅林立。悠哉悠哉闲逛的游客多是T恤短裤拖鞋穿着,一点不像风尘仆仆的外来人。这个如今主要靠旅游观光支撑发展的小镇,总能让各地观光客流连忘返。好静的,好动的,好刺激的,好浪漫的,总能找到自己的尽兴之处,不管是春夏秋冬哪一个季节来……

湖光山色,人与自然,皇后镇告诉我,什么是文明和谐!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1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1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第4天
2013年1月29日
瓦纳卡湖
添加印象

添加描述

0
5
0/1000字

1月29日,清晨,薄雾笼罩着瓦卡蒂普湖。大有不舍的离开皇后镇,8点半再次踏上“inter city”公司的大巴,一路向北。

约一个小时,路过坐落在瓦纳卡湖(Lake Wanaka)边的瓦纳卡镇。这个不足4000人的小镇,旅游业相当发达。有机场,有游客信息中心,咖啡馆、餐馆、趣味商店、住宿,无不齐备。无论是小资休闲、家庭度假,还是探险,这里都是一个不错的目的地。即使是去阿斯派灵山国家公园(Mount Aspiring National
Park)徒步旅行或登山,瓦纳卡也是方便的基地。

司机只在湖边停车休息,让我们下车欣赏美景。湖光山色让我联想到国内西部高原,空灵碧透,流连于此,无欲无我。

稍后继续前行。往北一段山路后,美丽的哈威亚湖(Lake
Hawea)在我们东面(右)相随,十几二十分钟之后,姐妹湖瓦纳卡湖又在我们西面(左)相随,路上车很少,透过大巴的大玻璃窗,尽览一路风光。途中司机还停车让我们驻足湖边欣赏。与湖告别,继续往北,山路蜿蜒曲折。然后往西,直到西海岸。此后一直穿行于西海岸的雨林中。东面一座座雪峰偶露峥嵘,西面一望无际海平线都成弧形的塔斯曼海也时隐时现。

两天来乘大巴穿梭于新西兰城乡,突然觉得,旅游,目的地似乎已经无关紧要,因为在旅行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在欣赏,都有所欣赏,或者深入其中体验。如果不是预订的城市之间大巴,自己租车的话,也许我们会走不动,不是堵车,而是想驻足停留的地方太多了。

约11点又在一路边小店停车稍事休息。当咱国内旅途上臭气熏天的厕所还在向游客收费的时候,这里洁净无异味的卫生间任君使用,洗漱处还有免费洁面纸。咖啡、西点、小纪念品,你不想消费无人促销。就餐处天花板上悬挂着的万国旗,告诉我小店大有来者。

深山中,穿密林,12点到达一瀑布景点。下车,沿木质栈道步行一两分钟,就是谷底,从对面绝壁,一条白练从绿荫中直泻而下。我们的大巴与对开的大巴两司机在这里换驾后继续前行。

下午四点多到达当日目的地福克斯冰河(Fox
Glacier)。问询司机我们预订的汽车旅店怎么走。司机师傅很友好,特地把我们送到离停车站好几百米外的旅店。

此时阳光还很毒辣,决定先做晚饭再去逛。步行到村中心的超市买了点蔬菜、肉、一斤米一斤面条,还买了一小瓶橄榄油。旅店的公共厨房很宽敞很干净。但炊具要租借(本国人一般出游都开车,自带),够一家三口用的炊具餐具象征性的五元钱租金,押金10元。对我们来说唯一不方便的就是锅小,电热灶热力小,不适合炒菜,也就是炖、煮、烤方便。

从做晚饭到餐毕差不多两小时,已是下午七点半,太阳还有齐眉高。此时徒步冰川不可能了。研究冰河村的旅游信息,觉得天黑之前能完成的徒步观景,最佳去处是马赛逊湖(Lake Matheson)。

一路上步行的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其他都是驱车而去。像福克斯冰河村这样的景点,6公里距离,要是在咱国内,出租自行车、骑马、小三轮车、摩的、出租车、黑车,甚至几十元一张票的所谓环保车等等,恐怕各种宰客当然也提供方便的方式都有。而这里这些都没有。只要自己没带车,没跟团,那就只能靠自己两条腿了。好在我们习惯于徒步。

路上碰到在皇后镇就和我们同车而来的同胞,普通话(国语)很好的台湾姑娘。问独自观湖回来的她还有多远。她说到湖边停车场的距离我们已经走了一大半了。停车场到最近的湖水边要走20分钟,绕湖一周要一个半小时。眼看太阳已坠到眉毛下,不觉又加快了脚步,无心欣赏雪峰牧场羊群。好不容易到湖边了,当然不甘心看一眼湖水就走,总要追寻美丽的雪山倒影。顺时针绕湖,期间大多数时候是在树林里穿行,树叶所挡看不到湖。有几处观湖台,都停下寻觅。湖西头一处才是最佳观景点。马赛逊湖就如三面青山镶嵌的大镜,新西兰最高的山峰库克山(Cook, Mount)携群峰竞相亮相。水中的峰影比本身更清晰亮丽。虽然太阳已经下山,但雪峰上依然阳光普照,碧蓝的天空下雪峰闪耀着清辉。游客几乎是人手一个相机或手机,不停地咔嚓。慢慢的雪峰冷艳的清辉渐变成金色的光芒,显然太阳已经跌到地平线以下了,最后的霞光笼罩了雪山。游客们禁不住发出赞叹声。直至金光隐去,大家才满意离开。此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

令我惊奇的是,在我们这最后十几个与马赛逊湖告别的游客中,几乎全部是中国人。也许这不仅仅是因为到新西兰旅游的中国人多,还有一种文化传统的因素在里面。山的伟岸,水的温柔,雪的纯洁,霞光的禅意天然融合于此了。我们的骨子里其实还一直遗传着祖宗留给我们的一些独特的基因。如果欲望的膨胀不至于让精神缺氧,我们可以比后来先发达的文明更虔诚淡定。

0
0

瓦纳卡湖

0
1

瓦纳卡湖

0
2

哈威亚湖

0
2

路边小店

0
2

路边小店

0
0

深谷中的瀑布

0
2

途中偶遇的环新西兰骑行已经三个月的老者

0
0

入住村子里的旅店

0
0

添加描述

0
1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1
第5天
2013年1月30日
福克斯冰河
添加印象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1
0/1000字

1月30日,6点多我就起床了。室外有些冷,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福克斯的早晨出奇的安静,出奇的美丽。

7点到宽敞明亮的公共厨房做早点,8点半参加115元/人的冰川半日(4个小时)徒步游。换上统一专用的徒步鞋,带上冰爪,先坐车到徒步起点,然后随领队沿河谷徒步。到达冰川冰舌尖附近,在领队的指导下在鞋底绑上冰爪,就踏足冰川之上了。原来以为在冰川上会很冷,实际上并不冷,只是冰面与夏季的空气间悬殊的温差形成的风感觉如冬天的寒风。夏天毕竟是夏天,我们的领队,来自美国阿拉斯加的姑娘,一身短装打扮,飒爽英姿。原以为冰川应该洁净无暇,实际上冰面上很脏。由于地球变暖,冰川不断融化退缩,山体裸露,无植被的岩石随岁月风化坍塌,岩石和岩灰滑落到退缩的冰面上,像洒了一层煤灰。所以越往冰舌尖越脏,冰舌尖下,如水泥浆一般的冰化水急湍咆哮而去。在满是岩砾的河道中,还能看到部分冰川坍塌后被河水冲下来的冰块,挣扎着反射最后的光芒。不难想象,总有一天这里的冰川会消失殆尽,而且这一天正在加速到来。

尚未到达上游冰林处
,我们就返回了,半天徒步游只能到此为止。一天徒步游还会往上走。实际上不花钱自己也可以从村子徒步到冰川处,但不能涉足冰川上。这个不能也是基于自觉遵守警示,因为这里没有管理者,丝带象征性的划出界线:为了您的安全,非专业人员带队的请不要涉足冰川。

12点多回到旅馆,还没进房间就碰到旅馆的工作人员,问我们是不是还要住一晚。原来人家这里是上午10点退房搞清洁的。得知我们坐下午3点半的车走,我们被告知可以把全部行李放到公共厨房(有较大的餐厅),我们做我们的中饭,他们清扫他们的房间,两不误。我们既感到不好意思,又很感动。要是在咱国内,恐怕要加钱或扣押金了。

准时离开福克斯冰河村。行车二十几公里到达弗兰兹·约瑟夫冰河(Franz Josef Glacier)村,司机又把旅客送到各自的旅馆,最后送我们到旅馆还要走几百米的回程,在咱国内真不敢想象有此周到的服务。

预先安排在此也住一晚,是担心在福克斯时间不够,不能好好体验冰河徒步。所以在福克斯之外咫尺之遥的弗兰兹·约瑟夫又安排住一晚。上午在福克斯冰川徒步三个小时之后,娘儿两个都觉得有些累,所以到了旅游资源基本与福克斯同质的弗兰兹·约瑟夫,不愿再远足。尽管这一带或长或短有几条徒步线路,我们还是放弃了。只是去村中心超市买食品的时候,顺便到最近的一条走了走,相当于林荫小路上休闲散步,前方路因被雨水冲毁而禁行,徒步不到半小时。

我们住的旅馆在村南头的Waiho
River河南岸进村的桥头旁边。虽然在路边,但车少且新西兰的司机很少鸣笛,所以很安静。坐在窗前,还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峰。后来我还发现,
弗兰兹·约瑟夫冰河徒步的起点就在这个桥头,沿河南岸溯河而上。要是刚到就发现,定会挟持娘儿俩走进去看看。

0
0

添加描述

0
1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1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1

添加描述

0
1

添加描述

0
2

添加描述

0
1

添加描述

0
3

添加描述

0
4

添加描述

0
0

添加描述

0
2
2013-01-26 至 2013-01-30
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