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蒋介石,雪窦山还是名山。由于蒋介石,雪窦山留下了更多的人文历史痕迹。星移斗转,世易时移,雪窦山依然山青水秀;雪窦寺也香火日盛;蒋氏留下的痕迹却不禁令人感叹。当年蒋介石修建妙高台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而蒋母墓见证的又是一个多么传统的孝子贤孙?本来这些尚可让后人敬仰一个历史的英雄。可同样是在雪窦山,蒋介石从西安事变中刚一脱身,于国难当头就把一个爱国敬领袖的将军他的结拜兄弟张学良幽禁于此,他母亲的墓旁,他曾经踌躇满志俯瞰中华的妙高台下。也许发生在雪窦山的偶然事件早已预示了历史后来必然的结果?
5月4日7点半,驱车从宁海,去往雪窦山和蒋介石故里溪口。为避开车流高峰,先驱车直上雪窦山。
来之前虽不知雪窦山风景如何,却已知道其另有美名叫应梦山。北宋真宗皇帝,梦游名山古刹,醒来不知梦中美景何处,依梦辨山,指认雪窦。理宗皇帝可能是即位感德,御书“应梦名山”赐与雪窦。从此后雪窦山多了个御赐名。
车在盘山道上缓行,感叹东南之隅也有如此伟岸而秀丽的大山。雪窦山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有她的特色吧。
楚天一行先到妙高台。妙高台原叫妙高峰,因眼前的这栋建筑,便被叫做妙高台了。1930年蒋介石在此建别墅,亲笔题名“妙高台”。原妙高台“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毁。眼前的妙高台是1986年当地政府按原样重建的。别墅为中式建筑,楼前门额“妙高台”三字仍是依蒋介石手迹所刻。
站在妙高台上,三面临渊,视野开阔。三面青山看不厌,几间农舍隐深林。尤其是妙高台正面,俯瞰之下,一湖碧水尽收眼底。不过那时蒋介石却无此眼福,湖是解放后筑坝建水库后形成的美景。
从妙高台沿精致的花岗岩台阶下行约一里,便是雪窦山胜景千丈岩及瀑布。临崖探首,俯视千丈岩,百几十米的高差令人晕眩。流水从崖口凌空而下,如天河裂缝,练落凡间。王安石曾登山观瀑,并题诗:“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据说北宋真宗皇帝赐瀑名“东浙瀑布”。
观千丈岩瀑布的最佳位置并不是千丈岩崖口,另有好的去处,但身临其境需要一些勇气。妙高台到千丈岩之间有一岔道,去往仰止桥,即千丈岩底。指路牌同时警示:山高路陡,小孩、老人、高血压、心脏患者,建议不要前往。所以虽是旺季,这条路上的游人也比较少。楚天独自一人,沿着陡峭的台阶,轻松下山。左拐右拐,山腰间有一亭,叫“飞雪亭”(现存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古址复建),可轻松坐观对面千丈岩及瀑布。继续下山到千丈岩底,有一座单孔桥,即是“仰止桥”(现存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古址复建)。站在桥上仰视,崖口人影模糊,一条白练却从上到下由细而宽,垂到半壁被凸出的巨岩撕扯成纷乱的白纱,直至淹没于一汪碧潭。高瀑自生风,带起细微的水珠,吹到身上,在这五月阳光普照的季节,倍觉清凉。飞瀑形成的激湍溪流,穿仰止桥,逶迤吟唱而去。仰止桥下方不远,临溪绿荫下,有石桌、石凳。有闲于此,观瀑听溪,红尘俗事抛山外,旅途劳顿消无形。
欣赏完美景,再要拾级而上到崖口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正值中午,阳光有些烈,楚天肩上还挎一个十余斤重的包,已经出崖口的她们又在催,初时楚天放开脚步,好不神勇。可片刻就心跳加快,挥汗如雨,继而步履沉重。楚天找了一根枯枝当第三条腿,好受了一些。不多会儿又是胸闷难受,不得不走走停停,任他们怎么催去了。到飞雪亭,赶紧买了一瓶矿泉水,却又小心地等到心跳减缓下来以后大喝,这个时候喝凉水也是一种美妙享受。有此体会不能不说管理部门的安全提醒是必要的。
好不容易上到岔路口,顿觉轻松许多,快步下山到千丈岩,右是崖口,左有一池。千丈崖瀑布就是池水下泄而成。池的水源端有一座小桥,桥上有亭台。苍松飞亭,倒映水中,不少游人争相留影。据云,池、桥、亭台古已有之,宋朝时(公元1184年),雪窦寺方丈智鉴在此挖池筑堤,以聚涧水。南宋诗人张良臣为池取名“锦镜池”。后建桥名关山桥,桥上修亭称青锁亭。由于日久年深,池早已淤塞,建筑物也破败,现在看到的池、桥、亭台,是1986年当地政府拨款重修再现的景致。
从千丈岩下山北行约里许,便是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雪窦寺。雪窦寺四周山峰环抱,“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刹;环列翠峰,峰峰叩弥勒”。楚天入得山门,所见庙宇庄严,佛像慈怀。老和尚慈眉善目,小和尚清秀端庄。据了解,雪窦寺自晋建成以来,尤其是唐宋时期,先后受几朝皇帝40余道敕谕,至今寺内还有钦赐经书5000余卷和一些玉印、玉佛、龙袍、龙钵等。雪窦寺累毁累建,现在的主建筑是1986年开始重新修建的。但两株汉代银杏,却至今郁郁葱葱,枝繁叶茂。1988年10月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雪窦寺考察时,提议将雪窦寺建成弥勒佛道场,将雪窦山建成中国的第五大佛教名山。传说中由弥勒佛转世的布袋和尚就是奉化长汀人,现寺内供奉的就是弥勒佛。
位于雪窦寺西侧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院,现在的卖点是“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处”。这里原是中旅社旧址,1934年建成开业,属上海中旅社管辖。据说,仅有几间客房、一个小餐厅的小小旅社,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经热闹一时。旺季还要占用雪窦寺厢房设行军床接待旅客。但1937年1月,这个小小的旅社改变了用途,被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包下,蒋介石将此前几个月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幽禁于此。是年中秋,因失火,房子全部焚毁,张将军被转往黄山幽禁。现在的建筑是1987年当地政府按原样重建。
还有蒋母墓、三隐潭等景点因故未到。午后下山。